殡葬改革既是民生关切的“关键小事”,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“重要大事”。榆中县城关镇将移风易俗融入乡村治理“毛细血管”,以制度约束立规矩、以服务创新暖民心、以文化浸润聚合力,全力将群众“身后事”打造成有温度、有深度的民生工程,为实现家庭和睦、邻里和气、村庄和美注入强劲文明动能,绘就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。
张贴倡议书
筑牢移风易俗“压舱石”
城关镇积极响应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的号召,党员干部带头签订《移风易俗承诺书》,承诺不大操大办、三天办结。全镇18个村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,全程介入红白事办理,帮助群众算好“经济账”“明白账”,乡贤带头立下婚丧简办“铁规矩”,从源头遏制攀比之风。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队变身“移动课堂”,广泛开展“十破十立·移风易俗”主题宣讲活动,“板凳会”“院落课堂”走进田间地头,把“厚养薄葬”理念讲进群众心坎。
打造文明殡葬“新名片”
“喝着大碗茶,听着新政策,这样的宣传真带劲!”榆中县城关镇创新打造“兴隆峡口吹出的文明新风”文明实践特色品牌矩阵:“大碗茶”流动驿站化身殡葬政策宣讲与民意收集的“移动哨所”,镇村干部同群众边拉家常边传政策;3D手绘文化墙以艺术笔触描绘移风易俗成果,成为村民“打卡点”。分豁岔村乡风文明红黑榜激发群众参与热情,村民们以登上红榜为荣,纷纷主动参与村级事务,形成了“学先进、争上游”的浓厚氛围,推动移风易俗赋能乡村振兴“上榜出圈”。
谱写文明新风“协奏曲”
“政策变成戏,道理更好记!”榆中县城关镇结合“三和”行动(即和美家庭、和气邻里、和美村庄),将移风易俗与文化活动深度融合,让文明理念搭乘文艺快车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“爱党爱国要牢记,遵纪守法作表率。村规民约齐约束,邻里和气多礼让……”在移风易俗主题示范月活动中,村民自编自演的表演《和美乡村新气象》成了“爆款节目”。朗朗上口的歌词,巧妙地将村规民约、红黑榜故事融入其中,引得台下观众跟着节奏不由拍手跟唱。
“以前觉得文件政策难懂,现在通过文艺节目一听就能明白!”许多村民表示。这种“文艺搭台、政策唱戏”的做法成效显著,不仅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,更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,真正实现了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宣传效果。
据悉,榆中县城关镇将围绕“推进殡葬改革,倡树文明新风”持续发力,“线上+线下”多渠道扩大政策知晓率,让殡改政策入脑入心。健全完善长效机制,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规范和“乡风文明红黑榜”激励作用,通过殡葬改革“小切口”,持续推动乡风文明“大变革”,为建设新时代美丽榆中注入动力。(观澜新闻客户端)